应该说,这种不救市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。但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对A股市场缺少了解与正确的认识。因为A股市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,这与国际上一些成熟的股市是不一样的。而市场要走向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,并不是要将市场推向深渊,放任其在泥潭里挣扎,好像这样就可以快速成熟起来。所以,对于A股市场来说,必要的时候,该救市时还是应该要救市的,而不是放任股市的下跌于不顾。
关键是拿什么来救市?这才是问题之所在。如果不对症下药,那么,救市就起不到效果。这样就会出现有的投资者所认为的那样“股市救也救不起来”的局面。因此,救市的措施需要对症下药。笔者以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。
一是“堵漏”,避免股市资金流失。比如,暂停IPO,暂停重要股东减持。既然要救市,首先就要避免股市的资金继续流失。如果放任股市的资金继续流失,这样的救市是很难有效果的。
二是“补血”,向股市注入资金。其措施包括国家队资金进场救市,上市公司回购,大股东增持等。在国家队救市的问题上,要改变证金公司的救市方式,而采取建立平准基金救市的方式。而上市公司回购与大股东增持,不能开远程支票,重在当下实施。
三是推出一些激活市场的政策措施。比如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、取消红利税、实施T+0等。这其中对于T+0的实施,一定不能抱有偏见。该措施不仅可以激活市场,而且也有利于投资者及时纠错,因而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项举措。
当然,要解决“股市救也救不起来”的问题,还有一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,那就是救市之后怎么办的问题。毕竟有的救市措施是临时性的,如暂停IPO、重要股东减持,救市之后,IPO与股东减持还是会重新恢复。如果救市之后,就这样简单地恢复IPO、恢复股东减持,那么股市又会一蹶不振,就会出现“股市救也救不起来”的局面。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,关键在于,救市之后还要治市。就股市的健康发展而言,治市比救市更加重要。如果不治市的话,股市始终就会处于“救市——救市——再救市”的循环之中。
如何“治市”?以IPO为例,救市过后,IPO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恢复,伴随着IPO的恢复,还需要对IPO制度进行完善。比如,要完善IPO公司的股权结构,避免IPO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,同时要规范限售股的减持套现政策,避免股市成为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。同时要加大对欺诈发行行为的惩处力度,不仅要让欺诈发行公司直接退市,而且还要切实赔偿投资者的损失,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。这样的IPO制度才是完善的,IPO制度也就可以告别圈钱制度。如此一来,继续IPO的时候,IPO对股市的冲击自然就会减少,这就是“治市”的结果。
更多资讯,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