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研究的逻辑与框架(一)

第一部分、辩证认识


1、行业不好,企业就不好


这个逻辑,需要辩证的看,很多人都错过了格力、美的,也错过了万科,很大程度不是因为水平太差,而是因为在一段时间,白色家电在家电下乡后有了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担忧,15年财报也验证了这种担忧,一个行业占比近30%的企业增速下滑,大概率是遇到了行业天花板;地产在16年以前是明显的夕阳行业,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比比皆是,即便是万科,年报都是个位数增长,除非专业人士,要只从财务报表上看,根本看不出姚老板的投资逻辑;

所以,行业不好,企业不一定不好,行业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,企业也可以重新定义行业;中国通讯行业如果没有华为,就没有大批的相关供应链的企业,那么这个行业就是另外一番光景;国产汽车如果能像白色家电一样取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,那么汽车板块的分析又是另外一种逻辑;

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行业性的利空,板块中个股普遍调整,这往往也是优质企业难得的上车时机,因为市场的逻辑跟企业的逻辑很不一致,企业发展是持续的,好的企业总是可以克服苦难长久发展,行业的利空就会洗掉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弱势企业,优质企业反而收益;


2、行业好,企业就受益;


行业好,并非代表企业就一定好,比如中国的乳业,基本上被伊利和蒙牛所霸占,其他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局部市场也有小机会,但很难有在全国扩张的机会,消费升级消费习惯等等都是行业的利好,但伊利和蒙牛对行业的把持,反而是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利空;

比如现在的锂电池行业,炒作起来很凶,锂电池概念近百家,但最后看,能生存下来并长足发展的也就是三两家,大部分企业都要打回原形;

所以,预期向好的行业,一是谨防预期偏差,过于强调利好忽视利空;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个股,如果不能在行业里领跑并站位脚跟,预期越高则会落差越大;


3、行业外在与企业内在


对企业来说,行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,一定意义上是外在的,企业自身的管理等综合实力,才是内在的;当行业占比足够高的企业面临真实的行业利空时,短期或许业绩下滑,但优秀的企业总可以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;

当行业足够大时,个股分析就无需对行业空间顾虑太多,总会产生不受限制的优质企业异军突起,分析个股不要受行业框架束缚过多;特别小众的行业需要重点分析行业需求,如果MDI行业如果需求或则供给出问题,烟台万华肯定受影响;但对于10万亿规模的地产行业,出来几家百亿千亿规模的优秀企业,是没有问题的,即便地产销售从10万亿降到8万亿;

而行业面临问题时,往往是行业洗牌、集中度提升的时候,这个时候优质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来了;而行业一片大好时,二三流的企业也可以活着很好,优秀的企业反而不容易辨识;


4、股市的行业分析与企业的行业分析


应该把股市炒作的行业逻辑与企业发展的行业分析区分开,股市可以炒作,可以煽风点火甚至无中生有,可以避重就轻甚至夸大其实;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行业机会会是平滑的,不会因为市场的情绪高涨而变化,但不同行业中的公司则会面临估值逻辑的变化,进而影响股价,这个却不能不关注;

股市中经常见到的是A企业盈利不错,估值也低,但受制于行业的隐忧或市场偏见,长期低迷;B企业财务状况糟糕、估值高企,而在行业中也没有分量,但行业机会来临的时候,股价却一飞冲天;

这其实不是一个维度的逻辑,一个是短线逻辑,一个是中长线逻辑;一个是价值投资,一个是主题投资(热点投资);

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上市公司越来越多,存量资金博弈,不可能有全面的大牛市,那么板块的机会结构性的机会是必须要抓住的机会,从这个维度上看,行业的选择很重要,要超过个股的选择;另一方面,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题材,从中长线的角度大概率会打回原型;所以行业成为热点,也要精选个股,行业成为热点,热点就会被高估,如果盈利跟不上或则吵过头或则本身只是概念的炒作,一定是要价值回归的;所以对行业主题逻辑,一定是短线的逻辑,见好就收;

另一方面,个股估值较低,而行业受到质疑则不能盲目建仓,需要等待质疑证伪或则企业的成长性证实;质疑总是有质疑的道理与逻辑,一定等到质疑被证伪的时刻,一方面是资金不关照个股股价难有表现,另一方面,市场往往是高估的,看好往往被证伪,而看空往往会被证实;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深刻并正确的判断,然后等待市场的认识翻转;

被市场错判的优质企业,也要等到行业认知反转的风口,才是最佳的重仓时机;而因为行业利好而享受高估值的企业,时刻提防风口的转向;

到底是买入一流的行业中二流的企业,还是买入二流行业中一流的企业;

首先对行业的认知,是有能力限制的,未来空间很好而现实很差的行业,除非企业家别人很难看透并坚持,报表跟踪往往是滞后性很严重的,所以一流行业很难判断出来,也就不存在投资二流企业的逻辑;而行业不被看好,个股表现好却是扎实的,所以更容易把握;


5、预期差的修正与反转


所以,个股分析需要看行业,需要知道对此行业的大众认识,更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;特别是不被看好的行业中,企业盈利每每超过预期的时候,以及被看好的行业而企业盈利却总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候,这可能就是大众认识逻辑出现重大偏差要被修正的时刻;

广被看好的行业,要谨防证伪,不被证伪,或许就可以一直被看好,而一旦被证伪,那就是预期与估值的双杀;

而备受质疑的行业,就必须等到被证实的时刻,那就是人们认知翻转与估值提升的双击时刻;

还有一种是预期差,预期很差,结果不算差,就有修复预期的一种逻辑,但这只是反弹的逻辑,难有大的行情;预期翻转才可能有大的行情;


6、总量逻辑与竞争关系


电商起来了,阿里巴巴和京东市值都是千亿美元,那么这个市值是由他们的利润支撑的,而他们的利润来至于零售或则说是网购,那么这一块的利润从哪里来的?是从传统零售企业挤出来、甚至从成家上万的街边店批发市场挤出来的;

消费是基本稳定的,那么消费产生的利润蛋糕也是稳定的,有的企业异军突起,往往只能代表细分行业的机会,总的零售行业的发展是看宏观经济,需要看总量变化,那么网购对传统零售只能是挤压与利空,而非看好的逻辑;那么,如果所有的传统零售,都被阿里或则腾讯持股后,恐怕还是不能取得超额收益,那么阿里或则腾讯入股某一家传统零售企业,或则可以对着一家起到作用,但它抢占的份额来自哪里,要看清楚,而入股本身,并不能带动传统零售本身真的蜕变,除非新的模式去牺牲电商和网购的利润,这绝非是阿里或腾讯入股的目的;

所以,股市中炒作板块或整个行业概念,一定意义上逻辑是有矛盾的,行业内部更多的是竞争关系,一家强必定带动几家弱,从这电商看,强者恒强龙头高涨而中小市值被杀跌,也是合情合理的;大企业估值提高,小企业估值降低,才是行业均衡的逻辑;

错过了腾讯,总想找下一个腾讯,实际上,正是腾讯剿灭了同行大部分中型企业的发展机会;京东开始卖书,消费者不会一本书买两本,只是占领了当当的市场;

一家优秀企业的发展,对让行业貌似光鲜起来,但对同样的挤压才是更值得关注的;当然,概念炒作有短期逻辑,与预期差的调整逻辑;

标签:框架 逻辑 行业
N本文来源:左轮

左轮

行业研究逻辑框架梳理 价值个股深度解析

详细信息
所在地:
名家百科
框架 逻辑 行业